什么是水保?哪些项目要做水保

2025-08-28

“水保”即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水利、农业、林业、生态等多个领域。

水保

一、水保的作用

一是,保持水土资源是水土保持基本的作用。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防止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这对于维持土地的生产力,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是,改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植被的增加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是,减少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泥石流等。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延缓洪水的形成,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同时,植被的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刷,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土保持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此外,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还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二、水保的意义

从生态意义来看,水土保持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防止生态系统的退化,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水土保持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从经济意义来讲,水土保持能够保障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水土保持可以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防灾减灾的成本,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从社会意义方面,水土保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良好的水土资源条件可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可以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在一些贫困地区,水土保持还可以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目标。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水土保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保障。它能够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空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三、水保内容

水土保持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防措施

预防是水土保持的首要环节,主要是针对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具体包括:

保护现有植被,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陡坡开荒等破坏植被的行为。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农业生产活动。

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的管理,要求生产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前制定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

(二)治理措施

对于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需要采取治理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良。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修建各种工程设施,如梯田、坝库、挡土墙、排水沟等,改变地形地貌,减少水土流失。例如,梯田可以减缓坡度,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坝库可以拦蓄洪水,淤积泥沙,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物措施:是指通过种植树木、草本植物等,增加植被覆盖率,利用植被的根系固土保水,减少水土流失。生物措施具有投资少、效益持久、生态效益好等优点,是水土保持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如深耕改土、合理轮作、等高耕作等,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例如,等高耕作是在坡耕地上沿着等高线进行耕作,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

(三)监测与评价

水土保持监测是掌握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评估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水土流失的面积、强度、分布等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水土保持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需要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四、水保方法

水土保持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和程度,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常见的水土保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工程措施法

工程措施法是通过修建各种工程设施来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如前所述,梯田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措施,它可以根据坡度的大小和地形条件,修建不同类型的梯田,如水平梯田、坡式梯田等。此外,还有淤地坝,它是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沟道中修建的坝体,能够拦蓄泥沙,淤地造田,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谷坊也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措施,它可以减缓沟道的坡度,防止沟道侵蚀加剧。

(二)生物措施法

生物措施法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生长来保护水土。可以种植各种树木,如乔木、灌木等,形成森林植被;也可以种植草本植物,如牧草、绿肥等,增加地表覆盖。在选择植物种类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水土流失情况,选择适合的乡土树种和草本植物,以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长效果。同时,还可以采用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

(三)农业技术措施法

农业技术措施法是结合农业生产活动,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减少水土流失。除了前面提到的等高耕作外,还有深耕松土,它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合理密植可以增加作物的覆盖度,减少地表裸露面积,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四)综合措施法

在实际的水土保持工作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水土保持体系。例如,在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可以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先修建梯田、谷坊等工程设施,控制水土流失的态势,然后再种植树木和草本植物,巩固治理效果。同时,还可以结合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五、哪些项目要做水保

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需要进行水土保持,但以下几类项目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对环境的影响,必须进行水土保持工作:

矿业项目:矿业项目在开采过程中,会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容易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等矿业项目必须进行水土保持,采取措施防止弃土弃渣流失,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

交通建设项目: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建设项目需要开挖大量的土石方,破坏地表植被,形成大面积的裸露土地,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交通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风险更高。因此,交通建设项目必须制定水土保持方案,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水利水电项目:水利水电项目如水库、水电站、灌溉工程等,在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土石方开挖、填筑和弃渣处理,同时还会改变河流的水文情势,对周边的水土资源造成影响。因此,水利水电项目必须进行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城镇建设项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如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区建设等。这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占用大量的土地,破坏地表植被,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和弃土,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因此,城镇建设项目也需要进行水土保持,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

农业开发项目:一些大规模的农业开发项目,如陡坡开荒、开垦荒地等,会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土壤结构,导致水土流失。因此,在进行农业开发项目时,必须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梯田、种植水土保持植物等。

六、水保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水土保持意识淡薄

部分地区和个人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水土保持意识,在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随意弃渣等。

解决方案: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重要意义和先进技术,让广大群众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中来。同时,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二)资金投入不足

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工程建设、植被种植、监测评价等方面。但一些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水土保持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治理效果不理想。

解决方案: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增加水土保持资金的来源。除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外,还可以通过争取社会资本、国际援助等方式,筹集水土保持资金。同时,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监管力度不够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一些生产建设项目没有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采取措施,导致水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解决方案: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管,从项目立项、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确保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对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总之,水保是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内容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