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龙虎山大道-胜利路交叉口是为数不多的五岔路口之一,此路口位置特殊,交通流量大,冲突点多,是交通秩序较为混乱的交叉路口。华咨&同济杨晓光教授交通工程师团队通过对交叉口各方向的几何设计、交通运行状况、交通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如下改善方案。
路口区位:
龙虎山中大道与胜利路路口位于某市老城区西北角,北接龙虎山大桥,东接城区重要干道胜利路,此路口是连接新老城区的重要节点。
![某城市五岔路口交通优化案例分析 某城市五岔路口交通优化案例分析]()
路口区位图
道路现状分析:
龙虎山中大道与胜利路交叉口为龙虎山中大道、胜利路、环城路相交的五岔口,信号灯控制。龙虎山大道为南北向主干道,中央隔离;胜利路为东西向次干路,近路口中央隔离;环城路为次干路,靠近路口一段为由西向东的单行道。
![城市交通路口优化单位 城市交通路口优化单位]()
龙虎山中大道与胜利路交叉口现状航拍图
流量与信号灯相位:
由于交叉口处于连接新老城区的龙虎山大桥下桥处,上下桥的交通流量较大,北进口直行与左转,南进口直行交通量较大。
表一-1 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量统计表(单位:pcu/h)
| 左 | 直 | 右 |
西进口 | 387 | 333 | 160 |
东进口 | 267 | 307 | 160 |
北进口 | 413 | 507 | 400 |
南进口 | 133 | 693 | 507 |
现状通行为四相位,周期141S,南北直行绿灯为43S,南北左转为35S,东西直行与左转均为28S。
交叉口现状隐患排查和问题分析:
1、由于环城西路靠近路口为单行道,故路口东侧胜利路上游设有开口,供环城西路车辆进入路口,导致此处冲突较大,特别是最不利情况,东口车辆排队溢出,环城西路车辆与排队车辆在此处打结,造成拥堵;
2、环城西路开口距离路口过近,从龙虎山中大道南口右转车辆不受控,既可进入胜利西路也可进入环城西路。由其他方向进入环城西路车辆易与南口右转进入胜利西路车辆发生冲突,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影响通行效率;
3、胜利西路西口上游未设置中央隔离护栏,从环城西路西北侧车辆进入交叉口可横跨道路,与胜利西路西出口车辆易发生冲突,安全性与通畅性无法保证;
4、龙虎山大桥上下桥有辅道,辅道车辆与主道车辆转向时存在冲突,且交叉口北口左转车辆排队较长时,辅道车辆加塞易造成拥堵;
5、交叉口东口渐变段较短,车道展宽较急,且最内侧左转车道只能排2-3辆机动车,通行效率低。
![路口优化设计专家 路口优化设计专家]()
路口现状问题示意图
优化思路:
1、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不同交通流的通行权,通行空间和线路进行精细化设计,保障路口各交通流的安全性;
2、通过交通标志、标线、隔离设施和信号灯优化,交叉口的空间与时间通行达到最佳效果;
3、结合道路条件及规划优化交通组织,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优化方案:
1、将交叉口东口与西口上游中央隔离开口封闭,避免冲突,提高路口安全性,可通过两个方向上游开口进行掉头;
2、拆除部分胜利西路与环城西路中央分隔带,规整胜利西路东口渐变段,并利用隔离护栏与渠化标线,保证龙虎山中大道南口右转车辆只能进入环城西路,然后通过前方右转专用道汇入胜利路;
![交通路口优化组织设计单位 交通路口优化组织设计单位]()
路口东侧渠化设计示意图
3、 对路口北侧上下桥处进行渠化,对龙虎山中大道北口“左转右置”,将其中一个左转车道设置于直行车道外侧,通过隔离护栏与标线进行渠化,减小上下桥的车辆转向冲突,并在此处设置慢行过街通道,明确慢行路权;
![交叉口优化设计单位 交叉口优化设计单位]()
路口北侧上下桥渠化设计示意图
4、 由于路口西南侧为某市第十小学,高峰期较多学生会通过此路口。路口西、南、北三个方向慢行过街较长,超过规范中要求的16m,因此在此三个方向设置人行过街安全岛,保证学生过街安全。东口慢行过街虽大于16m,但考虑到北侧左转车辆转弯半径,此方向建议不设置安全岛。在路口四个方向设置非机动车过街通道,给予非机动车过街路权。
![同济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团队 同济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团队]()
路口行人过街安全岛与非机动车过街渠化设计示意图
5、 交叉口内非机动车通行改为左转二次过街模式,通过拆除路口南侧两个硬质渠化岛,并利用护栏与隔离桩形成转角待行空间。
![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公司 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公司]()
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转角渠化设计示意图
综上所述优化措施,形成以下设计方案
![复杂五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案例 复杂五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案例]()
龙虎山大道与胜利路交叉口交通优化设计方案-华咨&同济杨晓光教授交通工程师团队精心打造